在完成了证监会和交易所数轮反馈回复后,本周五,上市公司拓斯达(300607.SZ)的公开增发方案将上会。
如果方案最终通过,这意味着公开增发将重出江湖。长久以来,公开增发一直是小众融资品种。从2010年至今,市场上已发行成功的公开增发案例共32个,距今最后一家是2014年4月的沧州大化(600230.SH),此后公开增发销声匿迹。
因此,拓斯达此次公开增发方案能否“破冰”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包括拓斯达在内,目前市场上已有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公开增发方案。在非公开发行受限的情况下,公开增发能重新迎来春天吗?
市价发行仍是难点
根据公开增发方案显示,拓斯达此次募集资金的总额预计不超过80,00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即便审核通过,此次拓斯达的公开增发也面临着不小的市价发行问题。
根据公开增发的规定,对发行价格的约束十分严格,要求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者前1个交易日的均价。
“尽管从方案发布到上会仅有半年之隔,但拓斯达股价变化较大,有一定涨幅,同期大盘的涨幅也不小,考虑到市价发行,投资者认购的意愿或不高,券商包销的风险不小。”4月17日,一位海通证券投行部人士指出。
如该人士所讲,2018年10月10日,拓斯达收盘价为34.72元每股,但截至4月17日其股价已经涨至42.96元。同期上证指数由2725点上涨至3263点。
“公开增发为市价发行,一般情况下,在股价有较强的上涨预期背景下才有可能发行成功,因此拓斯达此次公开增发是否能如愿以偿,也考验机构对于企业股价后市的判断以及对大盘后市的判断。”4月17日,杭州泽浩投资投资总监曹刚告诉记者。
尽管面临着市价发行的难题,但记者发现,近期尝试公开增发的企业在变多。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包括拓斯达在内已有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公开增发的方案,其中紫金药业(002118.SZ)更是抛出了一份80亿规模的公开增发方案。
在目前市场的环境下,公开增发不失为一个选择,尤其是在其他再融资渠道面临一定限制的时候。
“公开增发有几个好处,第一是融资规模不受限制。其次,认购者没有锁定期限制,在如今减持新规的约束下,无锁定期限制很有诱惑力。”前述海通证券人士表示。
此外,记者了解到,拓斯达此次选择公开增发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场环境下非公开发行很难发出来,因此才另辟蹊径选择公开增发这一方式。
不过,对中介机构来说,公开增发相比非公开发行也有业务风险,即公开发行的过程中券商需要包销,如果发行不及预期,券商则需要自掏腰包完成认购。
春天有多长
目前已有5家企业发布了公开增发的方案,如果拓斯达等公司增发方案最终完成,或意味着这一融资方式会迎来复苏的春天。
“各个再融资品种的兴衰与否,大体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其本身发行难度,二是市场环境是否适合发行。公开增发的破冰,也不外乎这两方面条件发生了变化,而是否能够崛起成为主力融资品种之一,则视这两方面变化程度而定。”4月17日, 北京地区一家中字头券商投行部人士指出。
回溯公开增发的发展历程来看,未来非公开发行是否会被市场广泛接受,与非公开发行市场的变化紧密相连,双方的关系此消彼长。
2014年公开增发销声匿迹源于非公开发行“大行其道”,但2017年初证监会收紧再融资,非公开发行更受到严格限制,导致了2017年以来再融资规模大降。
2018年底,在稳定市场的预期下,证监会松绑了2017年以来对非公开发行的部分约束,但对非公开发行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定价机制以及减持规则限制,并未解除。这也意味着,参与非公开发行的资金将要面临极大的时间成本和市场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非公开发行很难有实质性回暖,而公开增发业务则具有一定的发展尝试空间。
对此,4月17日,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也表示:“定增发不出去的核心原因,正是非公开发行的定价机制和减持新规导致的锁定期延长问题。”
不过,近期,再融资政策松绑的消息开始流传,监管层召集券商征求意见,松绑内容可能包括创业板取消连续两年盈利、放松前次募集资金进度和效益基本达标的要求等,更重要的是影响非公开发行的核心因素定价以及减持等问题或将同步松绑。
“如果监管层真的能够大幅放松此前对非公开发行的几项关键限制,再融资市场的主力军还是非公开发行,但非公开发行松绑目前仅在讨论阶段,具体松绑力度有多大尚不可知,公开发行还有其发展的时间窗口。”前述中字头券商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