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4%,与去年四季度持平,展现出超预期的增长韧性。其中,一季度金融数据方面,新增人民币贷款5.81万亿元,货币政策节奏进一步优化。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得益于“开门红”的引领作用,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压力正在加速纾解,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大概率运行在区间上轨,经济“增质”步伐有望行稳致远。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下阶段,仍要关注国际经济复苏放缓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内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和加力提效的财政政策要相互配合、逐渐发力,在保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信用供给的同时,不断推动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更好运行。
货币政策节奏优化
从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宏观经济基本面触底回升,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都在全面改善,出口增速也回升幅度较大,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预期逐渐改善。
一季度金融数据则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其中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9万亿元。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节奏进一步优化。
程实认为,及时而至的“开门红”有望为中国经济带来三大转变。第一,未来居民消费需求有望温和回暖,成为“稳增长”的新助力;第二,局部通胀压力渐次显现,CPI同比增速料将在后三个季度呈现“升-降-稳”的波动走势。PPI同比增速预计将走出低谷、小幅回升,加快企业盈利的筑底企稳;第三,基于全球复苏的踟蹰姿态,叠加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相对优势,央行货币政策料将在保持“稳增长”大方向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政策节奏,相机平衡短期增长和长期改革。
从全球来看,近期IMF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预测,表明全球复苏踟蹰、危机回潮的格局并未松动。
程实认为,外部需求的逆风压力依然可能卷土重来,因此需要吸取2011~2012年、2014~2016年的经验教训,“稳增长”政策仍需保持定力,不宜过早主动撤出。
此外,在货币政策操作层面,近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不再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而是将重点聚焦于“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防风险”和“推进关键领域改革”。
业内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将引导广义货币M2与社融适度增长、把握好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而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必要性下降。
程实表示,当前央行具有适宜的政策空间,有望根据不同情境从容地相机抉择。
情境一,在未来缴税、MLF到期等因素的共振下,若出现流动性短期紧缺并推动货币市场利率反弹,则将大概率先行降准,以最稳妥的方式恢复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我们认为,下一个可能出现这一情景的时点是6月份。”
情景二,如果货币市场利率保持低位,并且低于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的幅度较大,则央行将大概率推迟降准,以避免扩大这一差距、造成更多政策工具的失稳。相应地,央行有望择时先行调降OMO利率,以优先为“利率并轨”作铺垫。
情景三,如果上述两种情景均未发生,即货币市场利率始终稳定贴近OMO利率,则央行将暂时在降准、降息(OMO利率)上按兵不动,优先利用内部稳定期,加速推进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开放。
公开市场操作减量
除了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外,17日央行继续公开市场操作,也是当日市场关注的焦点。
继16日相隔18个工作日重启逆回购,投放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后,17日,央行重启“MLF+逆回购“。其中,逆回购操作上大幅放量,为1600亿元,但MLF操作量不及到期量,仅为2000亿元。17日,有3665亿元MLF到期,而央行上一次开展MLF操作是在1月23日。
此次MLF操作量不及到期量也进一步印证了近日央行货币政策例会的内容,即在经济企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不会进一步放松,并有边际收紧的倾向。
温彬对第一财经表示:“不是全额续作,而是采用1600亿的7天逆回购+2000亿MLF,总量规模基本对冲了今天到期的MLF,从规模上保持了稳定,体现了一定的结构性差异,也反映出央行操作的趋势。”
“1600亿7天逆回购是短期流动性的投放。经济基本面改善,同时当前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因此不需要全额对冲。这有助于市场流动性总体稳定。”温彬认为,这是央行强调货币政策依然要松紧适度,把握货币供给总阀门的体现。
温彬表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正进一步畅通,这降低了使用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的需要,因此央行运用MLF而非TMLF。另外,在经济回暖的背景下,央行的政策利率需要保持稳定,“TMLF比MLF的利率要低15个bp,因此不会用TMLF低利率来引导市场的预期。”
“根据今天的操作和一季度数据来看,下一阶段,降准、定向降准概率下降,央行可能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整体稳定和市场利率的基本平稳。”温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