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产业拓展,东软集团(600718.SH)借助收购。
12月16日晚,东软集团发布关于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事项的停牌公告。根据公告,东软集团正在积极筹划收购上海思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思芮”)100%股权事项。公司股票自12月17日开市起停牌,预计连续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此次收购,将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推进新战略实施和落地,持续探索数字服务等新的业务模式,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外界看来,上海思芮是优质资产,早在2年前,其估值就超过9亿元。2021年,其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
借收购发力数字服务
东软集团再度进行产业拓展,途径是外延式并购。
根据最新公告,东软集团正在筹划以支付现金购买 57%股权及发行股份购买剩余 43%股权的方式合计购买上海思芮100%股权事项,同时,公司募集配套资金。
公告称,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重组上市。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且市场给予了较高关注度。
天眼查显示,上海思芮成立于2013年11月,注册资本5500万元。上海思芮原本是东软集团控股股东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东软控股”)全资子公司,2020年10月26日,天津芮屹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入股,获得其11%的股权。
2022年9月,港股上市公司人瑞人才通过受让获得上海思芮463%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官网显示,上海思芮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国际开展IT近岸和离岸业务外包的高科技企业,业务覆盖全国,在沈阳、大连、上海、南京、广州、北京、深圳和西安等地设立了八大支撑平台。公司专注于高科技、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务覆盖全国,拥有员工4000余人。
东软集团称,公司将凭借上海思芮多年来形成的业务规模和积累的丰富客户资源,借助此次收购发力数字服务产业,推动公司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撑者。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年前,人瑞人才收购上海思芮时给予了较高评价,称上海思芮在资源端、客户端有明显优势,人瑞人才可通过运用上海思芮的强大竞争优势,增强自身在信息技术外包行业的规模、业务覆盖能力以及专业服务能力,从业务布局上补足公司的短板,从而增强人瑞人才在服务外包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向数字化战略升级的方向。人瑞人才对上海思芮的收购在强化自身产品组合、股东业务协同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想象空间。
当时,人瑞人才收购上海思芮46%的股权的交易价格为4.08亿元,以此计算,其估值为8.87亿元。彼时,市场认为,这一价格较为合理。
目前,东软集团尚未披露标的公司上海思芮的资产状况、经营状况以及本次交易作价情况。
市场预计,本次收购,东软集团对其作价可能会超过9亿元。
前三季研发投入近7亿
收购上海思芮,或将助力东软集团盈利能力提升。
官网显示,东软成立于 1991 年,是行业领先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是产业创新变革的推动者和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公司称,其探索软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赋能全球数万家大中型客户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在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众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东软持续执行创新和全球化发展策略,聚焦核心业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持续取得进展,不断探索新业务新模式,为公司发展增加新的动能。
过去几年,东软集团的经营业绩出现了波动。2015年至2017年,公司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均超过2亿元。但在2018年至2023年,虽然营业收入呈增长趋势,但扣非净利润处于低谷。
今年以来,东软集团的经营明显好转。在半年报中,公司称,全面启动重大战略变革并开启解决方案智能化战略,已取得积极成效,在推出多个新产品/新服务、业务规模和新签合同额持续放量的同时,营业收入等经营指标全面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东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8.91亿元,同比增长10.0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52亿元、0.95亿元,同比增长13.06%、85.09%。
目前,东软集团的业务覆盖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等领域,收购上海思芮后业务将进一步拓展至数字服务领域。
上海思芮的盈利能力较为稳定。此前的2019年至2021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5.94亿元、5.72亿元、7.16亿元,总体呈增长趋势。这三年,其实现的经调整除税后净利润分别为4500万元、6640万元、5990万元,基本上较为稳定。当时,针对2021年净利润下降,其解释称,主要是一般行政支出及研发费用增加导致。
如果本次收购顺利完成,无疑会增厚东软集团的营收净利。
根据官网,上海思芮合作客户超过200家,包括字节跳动、京东、翼支付等知名企业,公司致力于以数字服务支撑数字经济时代发展。
东软集团注重研发。2020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9.60亿元、9.77亿元、9.69亿元、10.65亿元,均稳定在10亿元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为6.92亿元,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